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127章 名字号,文人最高成就

古人对于自己的介绍,会有很长的一串字。

为此搞了这么多的花样,比如:诸葛亮,字孔明,号卧龙、武侯。

而到了现代就只有姓名,比如张三李四之类的。

名是父母长辈所赐,因此古代一般不能直呼别人大名,通常只有自己或者长辈使用。

比如诸葛亮跟人家介绍自己,可以叫“亮”。但周瑜喊他亮,“既生瑜何生亮”,就是一种不尊敬了。

如果你胆子再大一点,喊上级或者长辈的大名,那就属于大不敬了。

名的介绍后面是字,也是表字,比如比较出名的孔明、云长、玄德等,这几个都是古人的表字。

男子二十要加冠,女子十五要结发标志他们已经成年,要参与社会活动接触同龄人,但姓名是长辈叫的。

这个时候就要给自己再取一个表字,和人交往使用。

正所谓“名以正体,字以表德”,字和自己的名得有一定关联。

古人取名大概有以下几种公式。

并列式:字和名相通,比如屈原名平,字原。

矛盾式,字和名相反,比如朱熹,字元晦。熹是天亮,晦是天黑。

延伸式,字是名的延伸,比如李白,字太白;杜牧字牧之;都是对自己姓名含义的进一步强化。

古人平辈之间都是相互称字,表示礼貌。比如曹操和刘备两人见面就可以互相称对方“孟德公”“玄德公”。

上级和长辈也会叫你的字,表示亲切。

还有号,通常又叫雅号,表达自己的爱好和情怀,这个叫什么都行,比如卧龙、凤雏、八大山人、东坡居士。

不过现代已经不搞这些了,因为这套称呼主要是古代封建社会的礼仪系统,随着时代的演变,这种复杂礼仪自然而然的逐渐消亡。

三国时期,诸葛亮对于拿自己做例子觉得很有趣,没想到很是平常的取字号,到了现代也是需要仔细研究的了。

曹操和刘备见面时的称呼,两人双双反驳,并没有那么熟,那么亲切啊,当时的身份都是不大对等的。

普通百姓则是听着就当涨了见识,毕竟名字号那是文化人的事情,自己有个姓名就好了。

有点甚至没有名,就只有排序,王家大朗、二郎之类的。

很多孤儿也不知道自己的姓氏,没有长辈为自己赐字。

【如果武将的最高成就是封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